当前位置: 红网 > 政务频道 > 正文

刘宗林: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

2015-08-31 09:01:31 来源:湖南日报 作者: 编辑:闵美颖
  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和省委、省政府的要求,我省以“百城千镇万村”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总抓手,启动实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。去年共完成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4215个,创建美丽乡村274个,主要体现在“六新”。
  
  一是农村规划编制水平有新提高。按照“镇村一体、重点突出、梯次合理、特色鲜明、相互衔接”的原则,制定镇(乡)域村镇布局规划,完成镇(乡)域村落布局规划694个,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5%,美丽乡村创建村均制定了详细规划图,明确了项目明细、时间节点和资金渠道。
  
 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有新改善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320公里,解决368万人饮水不安全、46.6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,行政村电力农网改造基本完成,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。
  
 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有新改观。新建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30座,新增1000个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,在128个村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。养殖业“三区”划定工作有序推进,湘江干流规模养殖已全部退出,启动了487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,建成大型沼气工程200多个,解决了近200万头畜禽的污染,化肥、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启动实施,农村面貌加速改观。
  
  四是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。实施“百企千社万户”现代农业发展工程、“百片千园万名”科技兴农工程,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升级、提速提质。去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.7%,增加值增长4.6%,是近五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0元,实际增长11.4%,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。
  
  五是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有新提升。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、低保指导标准制定完成,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8万人,农村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,农村民生事业加快发展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覆盖5000个村,农村社会管理加快创新。
  
  六是农村改革有新突破。农业新型经营体系不断健全,农民合作社发展到36315家,家庭农场发展到29084个,认定发证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名,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发展到14万户。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不断完善,在15个县、277个乡镇、6102个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试点,累计流转耕地1380万亩,占承包面积的28.9%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平稳开展,在5个村开展省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,在10个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。
  
  下段新农村建设中,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城乡一体发展要求,加大统筹协调、聚集力量,突出重点、强化抓手,深化改革、创新方式,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和惠及面。
  
  一是在发展产业上下功夫。着力实施“百企千社万户”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和“百片千园万名”科技兴农工程,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加快发展现代农业。要突出专业化。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的基础上,立足比较优势,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、最能为群众所接受的产业,给予重点扶持,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村(镇)。要突出规模化。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等,加快农业园区(基地)建设,推进农业规模经营,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,延长产业链条,提升农业效益。要突出标准化。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,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,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,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,确保舌尖上的“美味”和“安全”。
  
  二是在村庄整治上下功夫。乡村之美,美在村容整洁、环境清新、秩序井然。要从治脏、治乱、治差入手,在村容村貌的整治上狠下功夫。重点抓好“三改”。改善农民生活环境。围绕农民群众的生活起居,深入开展“三清”、“四修”、“五化”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。以自然村为单位,大力推进“四旁”绿化和村口、庭院、公共活动空间的绿化美化,着力营造“五林三园”,提高村庄绿化美化率。在建设过程中,尽量做到不劈山、不砍树、不填池塘河流,保护好乡村的碧水蓝天,让人能够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。改善农业生产环境。切实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环境治理,使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改观
  
  三是在创新方法上下功夫。坚持突出重点,攻克难点,以点带面,全面铺开,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。重点是“五化”:一是对今年重点完成的4000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、300个美丽乡村建设,坚持建点、连线、成片的发展方向,统筹打造样板村群,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“典型化”。二是对村庄聚落形态和自然条件较好的村,突出乡情美景和田园风貌,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“生态化”。三是对位于主要通道两侧的村庄,侧重道路、环卫设施、农房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,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“个性化”。四是对城区、开发区周边及镇区所在村,突出城乡统筹,接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辐射、衔接社区管理,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“一体化”。五是对面广量大的纵深村、薄弱村,突出路、水、电、讯和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,推进农村危房改造,规范农民居房建设,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“全面化”。
  
  四是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。重点在聚财、借财、生财上下功夫,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。聚财,支持各地以县为单位,在不改变资金性质、用途和渠道的前提下,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引导,整合相关项目资金,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和环节。借财,积极引导在外务工经商能人返乡投资创业,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,鼓励龙头企业和社会各界兴办经济实体和基础设施项目。生财,既要积极发动群众不等不靠不要,充分发挥主体作用,筹资投劳出智,依靠自己的双手建设“美丽家园”;又要鼓励村集体积极盘活闲置资产,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域内资源,增强自主新农村建设能力和实力。
  
  五是在加强管护上下功夫。“三分建七分管”。必须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,建管并重,确保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、管护、运营均衡发展。重点要解决好两个问题。一是“建设者”和“使用者”脱节的问题。在项目建设上,加强“建设者”和“使用者”的利益联接,改变村民参与项目建设的途径和方式,改变村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被动地位,将项目效益情况和村民满意度与“建设者”的考核奖惩挂钩,促使“建设者”重视项目建设质量,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。二是“使用者”与“管护者”脱节的问题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,制定村规民约,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,制止和约束随意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。有条件的地方,可以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,以市场化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,确保农村公共设施长久受益。
  
  (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、省委农办、省农委主任 刘宗林)

频道精选

综合资讯
企业推广